小时候家里有一本起重机模型制作的书,但限于当时条件,无法制作,一直颇为遗憾。去年上到贵坛,居然发现有人晒出
一个当年的模型,一下子勾起强烈的回忆,在网友的指点下,很快就从旧书网中购得了这本《电动起重机模型》,而且还
买了两个版本的。




于是,怀旧制作正式开始。先是买回必要的材料和工具。按书中介绍,电动机是需要自己制作的,考虑到实际情况,现在
买商品电机非常方便,性能也比自己做的好,没必要做了,直接选用385电机。蜗杆也买现成的,很便宜。

齿轮主要使用旧的闹钟齿轮,0.5模数
窗台改成临时工作台

铁皮打造的卷筒


铁皮焊成的滑轮

用焊锡倒模的吊钩

制作好的小部件

饼干罐铁皮焊的机座

中心转轴,这里使用了一个成品轴承
中心导电滑环。由于原书介绍方法制作过于复杂,要用到旧式钢笔铜环,现在根本无法找到,只能使用成品

车厢



吊臂制作。角铁也是用饼干盒铁皮敲出来的,颇费功夫


吊臂焊好后就喷漆
负重轮,这样的轮共有八个,外加二个主动轮
底盘。焊接精度要求较高,各轮轴必须平行,间距保持一致,否则装车后轮子会打架
行走动力装车。原先装的塑料蜗杆,试车后发现由于受力较大很快磨损了,换了铜制蜗杆

履带制作。这是该模型最难、最费时间的地方。履带用布条作为基底,两面粘上纸皮做的环节,然后用铁皮包裹,再焊上
履带齿。精度要求特别高,否则在运行时会卡滞。这里花的时间也特别多,第一条做出来的履带是严格按图纸制作的,做
好后却发现各环节的间隔太小,弯曲时会发生干涉、摩擦,而且焊成三角形的履带齿卡在负重轮中间的空隙时,由于手工
制作的精度难以保证,很容易卡住,这条履带只能报废!


重新制作时,将各环节缩小,间隔加宽,履带齿做成锥形


中心柱装上底盘,图中可见主动轮,蜗杆已换成铜制
机座焊到中心柱上
在焊接时犯了个大错,用来临时固定的木块在装好后卡在机座和底盘中间,无法取出

最后只好将中心柱拆了重焊

机座焊好后,将旋转、提升、变幅机构分别装上



装上中心导电滑换,接好电机线路
负重轮上漆、装车、完成履带安装。至此,起重机主体部分基本完成


下面开始控制台的安装。由于是50多年前的模型,控制是采用线控方式,需要用导线连接起重机和控制台
控制杆的转轮,是用铅笔杆、铜片制作的

一个控制杆

五个电机,需要五个控制杆

控制台接线

包扎电缆

控制台完成。电源采用一个大型“充电宝”提供7.4V直流电

穿好绳索后,起重机完成
试车成功
总结:该模型制作,除了电动机、集电环、蜗杆和中心轴承采用了成品外,其他都遵循了图纸要求,用废旧材料手工打造
。而比原图纸改进的地方,一是行走机构采用了独立的两套电机、传动系统,相比原图纸的单传动系统,不但功率更强劲
,更重要的是可以转弯,甚至原地回转。原设计是不能转弯的。二是驾驶室开了双面窗,比原设计的单面开窗更接近真实
。三是百叶窗里真实开有窗洞,比原设计的精细。缺点主要是行走机构的制作精度仍然达不到要求,履带行走中有卡滞现
象。这台起重机模型制作成功,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,尽管与当今的模型比起来还显粗糙,但毕竟是55年前的设计,多数
部件都是用费旧材料手工打造,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,自我欣赏,效果还是不错的!








|
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