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美国线性技术公司4块LT1028超低噪声高速精密单运放重新制作了RC衰减型MM唱头放大器。 LT1028输入晶体管是双极型而不是FET型的。LT1028运放的内部电路见链接: (注:此链接加不进来,加进此链接就编辑不了帖子,可能昨天发不了第三部分也与此链接有关。因为今天发贴时,我先删掉此链接,发贴成功后,再用编辑加进此链接,二次均没成功) LT1028是1992年购买的,当时售价:85元/块。 元器件参数都严格按照电路图设计的数值,用原装进口(made in USA)美国FLUKE 79数字万用表仔细挑选,尤其RIAA均衡网络的RC元件数值没有误差,多数R、C是用2个以上元件串联或并联构成最后的精确值,最多的使用4个电容并联而成1个电容。由于制作LT1058 RC衰减型唱放时,挑光了手头所有能凑合成20.632K阻值的电阻,所以到专门到电子市场买了20K和0.62K五环电阻各100个,从中挑选出4个组成20.632K的电阻。 ![]() 线路和元器件参数与前一款相同,只是将四运放换成单运放,如下图: ![]() 虽然LT1028是输入电流nA级的全双极型运放,但为了以后能直接换用OPA627、OPA637等性能更好的pA级输入电流的单运放(输入级是EFT),制作时同样注意了运放输入端(2、3脚)的落地方式——采用地线将2、3脚包围起来,元件用引脚或飞线跨过地线包围圈接往2、3脚。实际PCB见下图,图中可见到四个用地线围成的“Guard”,运放的输入端的2、3脚位于“Guard”包围圈的中间: ![]() 元器件的选择: (1)电容 信号通路的的电容,包括RIAA均衡网络的电容,不能采用圆筒型卷绕式的,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容器有微音效应即麦克风效应,将严重影响音乐的重播效果。我采用云母电容、MKP或CBB聚丙烯电容。输出耦合电容采用耐压100V的叠片型聚丙烯电容,尽管体积较大(见下图印版上的长方形大电容,其叠片结构一目了然),但频率响应较好。 运放反相端的电解,采用金属壳“湿”钽电解,因为这种类型电解的漏电和频率响应指标都优于铝箔卷绕式电解。 板上滤波电解选择余地较大,不必过于苛刻。我采用手头已有的紫色和红色封皮的ELNA音响专用电解,红皮上印有“Cerafine”,紫皮上印有“DUOREX”,代表不同的音频电容系列。仅从封皮的颜色也可以辨别出它的级别——属于“音频级”,见下图。这电解也是1992年买的。正负15V稳压电源的滤波电解采用深蓝色封皮的“普通级”,见本帖第一部分的稳压电源实物图片。棕色封皮的电解则属于耐温105#p#分页标题#e#℃的“工业级”。 红袍Cerafine和紫袍DUOREX是专为音响设计的电容,使用OFC无氧铜脚,极低的失真(三次谐波失真-120dB),很小的正切损耗,采用的在电解液中灌注陶瓷微粉的技术,粉末直径控制在0.1-0.15微米之间。据厂家声称,这种技术可有两大好处:一,增加对外界震动的阻尼作用其。二,灌人的陶瓷微粉在电容充放电的时候,会吸附电解液中的负离子而变成更具活性的离子团,阳极氧化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,大大提高对信号的响应速度,使音质更为纯净透明,但它的代价就是体积大,价格较昂贵。声音:声音比较柔顺,温暖松软,高频比较华丽。 (2)电阻 采用优质的金属膜或碳膜电阻均可以。碳质电阻有热噪音和散弹噪音、金属膜有散弹噪音、线绕电阻有热噪音,在选择电阻时须多加留意。我采用金属膜电阻,也建议用金属膜的,毕竟它没有热噪声。 (3)插座 尽量不要用IC插座,因为接触点的电容效应可能额外引进噪声。如果为了换用不同型号运放,实在要用插座,也必须用圆脚插座,不能用夹脚插座,因为夹脚的电容效应远大于圆脚的。这方面的测试和对比实验,唱头均衡器设计制造的专家早就做过。我就是为了以后换用性能更好的运放,采用了圆脚镀金插座,见下图。 ![]() 安装:唱头放大器板和稳压电源板都安装在唱机内部,见下图,下方是电源变压器和稳压电源板,上方是唱放板。 ![]() 使用效果: 得益于Gautau兄的优秀电路设计,LT1028唱放的音质非常好。高频:细节很多,丝滑柔顺:中频:人声底气很足,饱满而甜美,美的没得说的——听《蔡琴老歌》LP时,仿佛蔡琴就站在面前似的。低频:下潜很深,厚实有力,富有弹性,但不肥,蔡琴“痴痴的等”中的强大的低音贝司表现得恰到好处。整体空间感和空气感非常好,很接近真空管唱放的韵味。这不仅与RC衰减型电路形式有关,可能也与LT1028静态电流较大(约10mA)有关——连续工作几小时后,用手摸IC,感到有些烫手,手指在上面挺不住。 唱放的底噪很低。唱头输入端对地短路时,唱放输出0.015mV(RMS),放唱片时输出500~1200mV(RMS),信噪比90~98db。唱放带唱头空载通电时,人紧贴音箱站着,白天听不到一点噪声,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到一点轻微的哼声。#p#分页标题#e# LT317和LT337稳压电源非常稳定,连续工作6小时后,实测输出电压仍是精确的±15.000V,没有丝毫漂移。可能正是由于±电源对称性非常好,所以运放输入端失调电流电压很小,才有可能在没接输入电容(唱头直接耦合)的情况下正常工作。 ![]() 下一步打算用2只ECC83(作两级放大)和2只EC92(作阴极跟随输出)制作RC衰减型电子管唱头放大器,做好后发上来交流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